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轉型問題探析
發布日期:2020-10-16 來源: 本站 點擊次數: 1305次
供應鏈金融是一種從產業鏈中來、到產業鏈中去,不斷夯實和優化產業鏈的生態金融。歷經近20年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供應鏈金融的商業模式和產品體系日臻成熟,但產品與業態的創新腳步卻從未停歇。在金融科技特別是產業互聯網浪潮的賦能下,這種趨勢加深了產業對鏈式金融和數字金融的呼喚與渴求,從而為數字供應鏈金融開拓了一片藍海。數字供應鏈金融不僅帶來商業模式的顛覆式創新與重構,也將助推供應鏈金融供給多元化、服務對象寬泛化、流程標準化以及服務方式智能化。但傳統供應鏈金融數字化迭代創新中依然面臨數字化技術應用成本偏高、產業鏈協同整合滯后、信息孤島和信用壁壘等諸多難題,亟待研究破解。
(一)商業模式平臺化。傳統供應鏈金融主要以解決融資問題為目的,是典型的信貸驅動類業務。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數字供應鏈金融則要求金融服務供給者必須對商業模式進行升級,不再是簡單的信貸或資金提供者,而是深度參與搭建或與產業龍頭等共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牢牢掌握產業端的場景與數據入口,在此基礎上,向以信息咨詢、資產運營、資產交易、資金撮合為核心的數據驅動的金融服務模式轉變,實現平臺化運作。(二)服務對象寬泛化。傳統供應鏈金融主要立足于核心企業,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服務與核心企業緊密連接且直接發生交易往來的上下游企業,服務半徑較短,產業鏈上其他眾多中小微企業無法獲得供應鏈金融服務。而數字供應鏈金融則可通過新興金融科技締造數據價值,充分利用全面、持續的數據還原真實的產業鏈圖譜,并對客戶精準畫像,從而突破傳統業務限制,沿著產業鏈條向上下兩端無限延伸,將更多客戶群體納入服務范圍。同時,數字供應鏈金融還可通過對供應鏈及其成員生命周期的掌握,將金融服務貫穿于供應鏈成員的全生命周期。(三)金融服務智能化。與傳統意義上圍繞供應鏈核心企業、交易中心、終端市場等開展的客戶營銷、產品創新及服務升級不同,數字供應鏈金融更多的是依托大數據對供應鏈的深刻洞察來發掘客戶需求,進行市場的精準營銷、風險的科學管理和服務體驗的全面提升。一是圍繞供應鏈高質量數據的智能精準營銷。傳統營銷機制主要圍繞核心企業以名單式、推薦制展開,而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市場營銷更多的是借助于合作各方共享的供應鏈信息資源及數字化手段,開發智能模型和程序去挖掘客戶需求、尋找業務機會、推送綜合服務。二是構建“人工+智能”互為驗證的風險管理機制。除客戶營銷外,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多地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運營管理、風險控制和異常處置,從而更加科學地評價個體經營風險、智能篩選目標客戶和進行異常行為判斷等?!叭斯?智能”互為驗證的風險管理機制成為數字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核心。(四)金融賦能效應顯著化。供應鏈作為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和競爭主體,為了適應市場和資源的變化,需要不斷吐故納新、演化升級。在供應鏈的演進過程中,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從產業鏈中來、到產業鏈中去,不斷夯實和優化產業鏈的生態金融,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作用,這即是金融賦能效應。傳統供應鏈金融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供應鏈資源流轉,提升了供應鏈運營效率,但是隨著市場和技術的飛速變化,傳統供應鏈金融已經難以滿足供應鏈生態系統動態調整速度與效率提升的要求。而建立在數字化技術與金融業務的高頻交互和深度融合之上的數字供應鏈金融,能夠通過供應鏈全景數據和業務模型,加強對供應鏈內部的洞察,及時捕捉客戶新需求,并將金融服務無縫化融入供應鏈商業場景,甚至成為一種基礎生產要素賦能于供應鏈,推動其進一步演化升級??梢?,數字供應鏈金融的賦能增效能力更為顯著。
(一)傳統供應鏈金融向數字化轉型需要具備的條件。首先,產業數字化是基礎。一般來說,產業數字化能力越強,與商業銀行通過產業互聯網能夠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金融可獲得性就越高。眾所周知,汽車產業是供應鏈管理能力較強的行業之一,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水平較高,在銷售、庫存、車輛管理等方面具備與商業銀行進行數據共享的基礎,因此汽車行業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轉型起步較早且日臻成熟。其次,銀行數字化是關鍵。供應鏈金融具有“弱主體、弱擔保,強核心、強交易”的特點。過去商業銀行辦理供應鏈金融業務,多按照一般公司信貸業務標準和流程去處理,造成業務流程煩瑣、操作風險較高、用戶體驗較差。而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依托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風險控制,本質上都是數據和信息。依托數字技術,實現“場景化營銷、智能化授信、數字化風控”,商業銀行在傳統的財務報表、合同信息等結構化數據分析評價基礎上,要加入交易行為、物理位置等非結構化進行數據建模,實現有精度的數字化營銷和有廣度的數字化服務,真正觸達產業鏈長尾客戶群。第三,統一技術標準和數據標準是保障。數字化嵌入供應鏈金融的標準非常高,模塊化、流程化和大數據的運營必須統一技術標準與數據標準,營造良好的數據要素流動環境,從而打破數字化信用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二)傳統供應鏈金融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短板與挑戰。一是產業數字化水平偏低,數字供應鏈金融推廣受限。目前數字化驅動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仍局限于大型互聯網企業、核心供應鏈企業和集團公司客戶,這些大中型公司的資源、資金、渠道相對豐富,具備發展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的優勢,而供應鏈上的眾多小微企業信息化、數字化程度較低,與金融機構無法深度互聯互通,成為數字供應鏈金融難以觸達的“鴻溝”。二是金融科技融合運用不足,銀行數字化水平亟待提升。數字供應鏈金融必須以金融科技作為引領與支撐,而目前多數銀行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AI等新興技術的研發應用存在重大短板,供應鏈金融僅僅停留在線下業務線上化遷移的初級階段,現有的平臺架構、營銷模式、服務流程、風控決策機制與金融服務智能化的目標相差甚遠。同時,對外開放度不高,大多未能通過開放API真正融入產業生態、賦能產業生態,從而難以為用戶提供無感、無縫、無界的全新金融服務體驗。三是監管政策法規不健全,技術實施標準和公共信息平臺不統一,打破信息孤島與信用壁壘任重道遠。譬如,目前融資倉單技術標準未統一;企業不同動產類別,存貨、應收賬款、飛機車船等權屬抵質押公示登記仍分散在多個平臺,未實現統一。同時,缺乏各類數據的開放共享規則,對各類數據的開放范圍及權限尚不明確。這一方面不利于打破銀企間數據彼此割裂的困局,抑制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快速成長;另一方面可能導致數據過度開放,極易造成重要數據信息泄漏,甚至危及我國經濟金融體系安全。
(一)以社會化思維打造賦能體系,提升產業數字化基礎。首先,鼓勵核心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根據自身數字化能力,聯合商業銀行,以“連接、融合”為基礎,分類施策、進化進階、相互賦能,整體提升產業數字化基礎。核心企業已具有數字化體系的,可與商業銀行直連對接,利用其核心企業優勢地位與集團控制能力,為上下游客戶提供全鏈式數字化金融服務,利用其數據完備優勢,在智能化授信、自動化放款、風險定價等方面獲得更多融資便利,共享產業發展紅利。核心企業已具有線上化體系的,可借助商業銀行在數字化領域的實踐經驗,梳理進化“體系+金融”,以數據驅動為核心,在業務線上化、流程自動化、審批智能化等方面實現數字化進階。核心企業未建立線上化體系的,可由商業銀行幫助企業搭建“體系+金融”,逐步進行數字化積累和升級。其次,技術企業要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技術應用的完善和提升以及與實體經濟的契合程度直接影響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因而相關的技術企業應該在不斷完善自身技術能力來提高供應鏈可視性的同時,深入研究實體行業特征和金融業務邏輯,關注供應鏈金融合作各方的系統集成問題、數據交互機制以及商業合作模式,強化自身的數據分析能力,更好地服務企業和金融機構。
(二)打造科技內核,提升銀行數字化能力。一是著力推進風控決策智能化。數字供應鏈金融在客戶篩選、信息傳遞、債項管理等多個方面的需求都與傳統線下業務大相徑庭,智能化風控決策是實現金融服務高效、穩健、可持續的關鍵。商業銀行應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系列金融科技應用,建設標準化數字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為業務開展提質增效。二是重構數字化框架體系。一方面,在系統上形成客戶管理、產品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數字化模塊;另一方面,通過優化系統結構、抽象整合需求等方式。通過數字化模塊與嵌入式服務相結合,以標準化API輸出數字化金融服務技術。實現業務在線上批量開展,有效搶占市場份額,提升客戶體驗和對客服務效率。三是實行集中運維機制。目前大多數銀行的數字供應鏈普遍采用“一點對全國”的方式辦理,其場景業務應統一標準,需要從“總—分—支—網點”的傳統業務模式向集中運營模式轉變。由總部機構負責批量準入、建立營銷模板、分潤機制并發起產業鏈方案、完成數據核查、在線建信建檔、存續期風控等方面的工作,推動數字產業鏈業務高效發展。(三)打造開放格局,提升生態數字化水平。在場景開放上,商業銀行要開放自身金融場景,在結算、融資、供應鏈、現金管理等方面與產業平臺共融共建,按照“場景在前、金融在后”模式拓展應用場景,延伸交易鏈和服務鏈,實現場景融合。在數據開放上,商業銀行要依托外部大數據和數據倉庫構建大數據融合平臺,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等,實現數據互通、共用,以“數據+金融+場景”方式提供數字化金融服務。在平臺開放上,商業銀行要與科技公司等進行跨界合作,建設供應鏈金融中臺,聯通政府、客戶、電商、物流、銀行等利益方,形成合作多贏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四)完善相關制度規范,確保信息共享與數據質量。數字供應鏈金融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內部營銷、運營、風控等數據資源的連接互通和集中處理,以及外部市場層面的信息交互及共享機制建設。沒有數據基礎,數字供應鏈金融將成為空中樓閣。只有充分保證數據的質量、降低數據獲取的成本以及提高數據同步的效率,才能確保數字供應鏈金融運行在健康的發展軌道上。金融科技的有效應用、軟件硬件的科學接入、關聯數據的合理讀取以及線上線下的有效驗證,能夠很好地保證數字供應鏈金融的數據質量。面對不同實體經濟場景,參與各方應該根據行業特征和業務經驗,定制技術應用方案和數據校對機制。如果將數據信息看作是一種有價資產,那么高質高效的數據流通和使用就需要通過制度安排來明確數據內容和用途的邊界,同時也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規來保護數據私隱和約束信息濫用。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以保障高質高效的數據基礎,對于推動數字供應鏈金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